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由非洲回国务工人员携带的恶性疟原虫pfdhfr和 pfdhps 基因的突变概况

时间:2019-07-12   访问量:5340

  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的一个主要障碍。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因其在非洲疟区出现广泛耐药,已不再用于当前的疟疾临床治疗,但仍作为预防用药和用于间歇性治疗策略(IPT),尤其是针对孕妇和儿童患者。目前,我国由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对SP抗性分子监测情况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20132016年自非洲劳务返乡的254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恶性疟原虫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抗药性分子标记pfdhfr和 pfdhps 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发现pfdhfr和 pfdhps突变型所占频率分别高达97.2%和96.5%;首次报道了赤道几内亚虫株中发生pfdhps基因I431V突变;部分抗性基因型(IRNG)在非洲地区分布较为均衡,总体所占频率为48%;超强抗性基因型(IRNGEG/S)仅在非洲西部被发现以极低频率(1.2%)存在。本研究结果为SP抗性分子标记提供了基本遗传数据。鉴于SP药物在当前疟疾预防治疗和IPT策略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抗性分子监测,这有利于阻止SP抗性在非洲进一步传播,并且能够为中国提供相关预防作用。

  本研究由全球基金中国疟疾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徐超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黄炳成研究员和尹昆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5月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发表,影响因子4.715。

返回顶部